|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09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崔含雨 1 year, 8 months ago

李錦紅 81084006I

上週看「跳舞時代」的紀錄片,我覺得讓我關注的點,也許會與臺灣本國人不一樣 。我最關注的是臺灣日治時期的相關問題,如同我們越南的法國殖民時期。越南也有類似「跳舞時代」的紀錄片,最典型的是Đất Phương Nam 是「南方之地」的意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Yivx8ARjQQ

 

l   30年代的台灣處在現代文明價值與舊時代思維的交界。既有守舊、亦有新浪潮,當時的流行音樂除了以歌詞為女性搭建貞節牌坊外,也有許多以戀愛為題的作品。

l   當時最風行的休閒活動是跳舞。當時的男女一同跳起世界正風行的查爾斯頓舞(Charleston),或者躲進五光十色的咖啡屋或酒館,聽聽爵士樂。

l   那個時代,有一群「現代人」生活在如此時空下的社會百態,有輕鬆寫意的流行消費文化、有嚴肅悲憤的臺灣人、有前仆後繼的反抗情操、有八股蠻橫的治理、也有不可違逆的時代命運。

l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到日本殖民統治結束前,臺灣往日本留學的學生已超過七千人,他們語言文字的熟悉與運用,讓他們在文化、政治運動的啟蒙或文藝創作上的表現均有絕大的助益 。

 


61184009I 崔含雨 W9

 

「跳舞時代的歷史意義」整理:

本紀錄片以1933年「跳舞時代」這首曲子作為主軸,帶到介紹台灣音樂、唱片的歷史演變,以及台灣和日本之間的歷史關聯。

除此之外,本片也以「跳舞時代」作為開端,開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如:自由戀愛、去舞廳跳舞、去咖啡廳和西式餐廳等等。

 

在當時那個時代,我最喜歡的一首曲子是鄧雨賢老師所做的「雨夜花」,我對這首曲子特別感興趣是因為,每當出國一趟,搭乘長榮航空返台時,在飛機降落之際,總能聽見機艙内播放著「雨夜花」,若出國較長一段時間,回來時聽到都會感到十分感動。

 

80年前的今天,雨夜花落知多少?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973


 

 

 

W9  筆記 – 林沁霏61184024I

今天完整的把「跳舞時代」紀錄片看完,對臺灣三零年代的音樂發展脈絡更加熟悉,除了對當時為臺灣音樂努力的作詞人陳君玉、將臺灣民謠與聲樂融合的郭芝苑老師、為發揚臺灣文化而將歌曲題材從西方視角拉回臺灣本土的柏野十分感謝以外,也很謝謝製作這個紀錄片的人們,因為有他們這樣努力的追溯臺灣那個充滿自由意識的跳舞時代,如今的生在這個年代的我們才有機會能了解這些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再次接觸到的故事。老師和同學們的回饋也給了我很多思考的空間,讓我了解到文化實在是不能只停留在片面的觀察,是需要從更多層面、角度去切入探討的。

1.「辯士」補充
從《王牌辯士》反思台灣辯士(上):日治時期的知識傳播者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1655/4328747)

從《王牌辯士》反思台灣辯士(下):形塑大眾文化的要角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1655/4328758)
台灣辯士的第一重角色:用影像與演講進行啟蒙

台灣辯士的第二重角色:形塑大眾文化


2.《桃花泣血記》
「桃花泣血記」是一九三二年,「上海聯華影業」製片印刷公司所出

品的一部影片,由十萬蒼編劇,阮玲玉、金燄飾演女主角琳姑和男主

角德恩。

這部電影的劇情是描述封建禮教壓迫下,由於「門不當、戶不對」的

現實情況下,一對擁有「新思潮、新觀念」而努力爭取婚姻自由的年

輕男女因門楣之見而演變成悲劇的故事,在那種婚姻必須全權聽命於

父母之言的年代,「桃花泣血記」頗能打動年輕人的心。 台灣的電影

從業者為了推廣本片,想出了製作宣傳歌曲的點子,他們委請了台北

市大稻埕兩位著名的「辯士」(黑白默片解說員)」詹天馬和王雲峰

來為這首歌曲譜詞譜曲。桃花泣血記用民間傳統敘事歌謠的「七字仔」

來創作,歌詞共有十二段,現在廣泛傳唱的僅有前四段,而歌詞最後

也頗帶有宣傳的意味「結果發生啥代誌,請看桃花泣血記」,

就像章回小說中「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曉」的手法一般。 

這首創作歌曲隨著電影宣傳,傳唱全台,引起了日籍企業家柏野正次

郎的重視,乃成立了「古倫美亞」唱片公司,並錄製唱片發行,也使

「桃花泣血記」成為台灣第一首流行歌曲。 

「桃花泣血記」開啟了台灣流行歌壇的序幕,這種「劇情歌詞」也影

響了日後的創作方式,這首超過了六十年的老歌,一度被遺忘,還好

由於它頗具有「歷史價值」所以在台語歌謠的尋根當中,又被發掘出

來。
(https://audio.nmth.gov.tw/audio/zh-TW/Item/Detail/cd13dc64-1e45-40f6-990f-caba8c3c1194)

3.「灣生」補充

灣生的故事-臺灣才是我的家
(https://www.centuriontour.tw/%E7%81%A3%E7%94%9F%E7%9A%84%E6%95%85%E4%BA%8B%EF%BD%9C%E8%87%BA%E7%81%A3%E6%89%8D%E6%98%AF%E6%88%91%E7%9A%84%E5%AE%B6/

校園民歌-第三組.pdf


校園民歌報告——第三組(陳金蓮、李采炫、林沁霏、周建豐、沈昕睿)

華人社會與文化報告統整.pdf

 


W9筆記與心得 61184033I黃子芸

《跳舞時代》影片重點擷取

 

  • 流行歌最早請台灣的聲樂家做演唱,但是他們以西洋音樂的唱法較為生硬需要調合。如:郭芝苑 努力學習西樂回來創作本土樂。
  • 美國流行音樂傳入台灣台北。
  • 三零年代依然流行無聲以配音為主的電影。
  • 台灣第一部自製電影:桃花泣血記。
  • 周添旺: 雨夜花反映男女自由戀愛的開始。
  • 30-40年代受日本國民音樂影響,開始民歌文化 。
  • 日本歌第一首流行:愛國進行曲。
  • 歌仔戲由宜蘭發跡,在20-30年代廣為流行,吸收當時北管音樂、南管音樂等,為一種融合多種劇曲的閩南語劇。

 

影片心得:

     《跳舞時代》以時空交錯的方式,呈現台灣音樂的流變,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者乃郭芝苑在涼亭教唱民歌,透過西洋樂的方式結合日本的音樂,形成屬於台灣本土的民謠。儘管非生於民歌年代,卻也能從紀錄片的口述歷史中穿越時間的長廊了解當時的樂曲、人文以及生活。此外,影片中還描述了歌仔戲、波麗露餐廳、黑膠唱片的發展等,反映30年代的流行文化。然,隨著時間的更迭,片中的歌仔戲、民歌餐廳、說唱藝術已逐漸沒落,轉而興起華語流行歌曲、饒舌音樂、西洋音樂和韓流音樂等。縱然如此,兩者也深深存在著密切跨文化交流與影響。

 

補充資料:灣生回家-前導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BeM1eBiG6Y

一部台灣史,兩種待遇-《灣生回家》與《1946.被遺忘的台籍青年》.pdf

補充資料:楊樹清〈被遺忘的兩岸邊緣人〉

https://reading.udn.com/read/story/7048/6011913

http://tw.people.com.cn/BIG5/n1/2017/0622/c14657-29355060.html

《灣生回家》紀錄片提及日本殖民時期在台出生的日本人,面臨歸屬感認同的問題。如此,使我想起作家楊樹清曾發表一篇報導文學〈被遺忘的兩岸邊緣人〉,內容關於1949年國共內戰後,有一群人來不及搭上金、廈往返的船,被迫與家人分隔兩地的故事,而當他們再次見面時卻已時隔半個世紀,徒留景物依舊,人事全非的感嘆。


W9心得筆記 61184023I 陳思曉

跳舞時代 觀後心得:

        透過這部紀錄片,我才知道原來現今台灣流傳下來的經典歌曲雨夜花、望春風等是那個年代的產物,更讓我驚訝的是,台灣在開始製作流行音樂以前,歌仔戲在當時是音樂的主流市場。

        真正讓我對這個跳舞時代感到好奇的是,為何這些歌曲能夠在成為禁歌後,依舊能夠留存到現在的真正原因。當時不管是鄧雨賢或是周添旺所作的歌曲,皆是跨過社會現實而讓人們能在歌曲裡自由戀愛的愛情歌曲,然而,到了打仗時期,為凝聚大眾的愛國意識,卻都被改成有關愛國的歌詞。日本戰敗後,緊接著不久換國民黨接手臺灣,進入戒嚴時期,因此鄧雨賢所做的雨夜花、望春風等也隨即被國民政府列為禁歌。

        著名的事件則有:1979年邱垂貞先生因在「美麗島事件」現場唱了雨夜花及望春風等歌曲而最終被判刑坐牢四年半。

 

參考資料

國民黨最怕的禁歌──曾寫下《望春風》、《雨夜花》的他,為何 38 歲就抑鬱而終?

https://buzzorange.com/citiorange/2017/03/27/deng-yuxian-detention/

 

小組作業(校園民歌時期):飄洋過海來看你-創作背景與社會現象初討

飄洋過海來看你 校園民歌.pptx

 


一樹:

小論文(二)構想

 

上一篇小論文從法律層面思考日本和台灣原住民語言的狀況,

這次想要從媒體(電視台、廣播)的角度去思考。

 

台灣有原住民族電視台,日本沒有類似的東西(只有愛奴語廣播節目)。

另外,2017年台北舉辦世界大學運動會的時候,其主題曲採取原住民語題材(排灣語和華語的融合),

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台灣對原住民語言的重視,至少有讓民眾要認識這些語言的意識。

https://youtu.be/rBvJ3CFnnQU

由「他者」轉向「我群」-原住民電視台傳播主體性實踐之探討.pdf


第一組;體驗台灣KTV+1934波麗路餐廳+紅包場

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5jqdjXVN791fNwcrCX8IggDf1BxrfMQZ/edit?usp=share_link&ouid=101960827608101626546&rtpof=true&sd=true


黃嘉琳 61084007I

 

心得&文章分享:

 

本週觀賞完整部《跳舞時代》,內心有許多的悸動,但同時也對這一段被淹沒的歷史感到惋惜。紀錄片的開場唱出「阮是文明女,東西南北自由志」點出那時代的女性思想,和我對於過去女性傳統且保守的印象有所出入,再加上紀錄片裡談到當時臺灣正吹起自由戀愛的風氣,因此我特別找尋有關1930年代女性為主題的相關文章,發現人們稱那個年代的女性為「日治時期摩登女孩」,不僅在思想上、音樂上有新的面貌,女性的穿著、打扮、妝容及髮型也有不同的轉變。

 

穿著–1930 年代,傳統服飾已大幅的被洋裝所取代。1920、30 年代的女學生們,可說是台灣女性穿著洋服的第一世代。1931年有一則剖析臺灣摩登女孩(modern girl)的文章,描述當時在街頭上,時常可以見到三五成群的短髮女孩們手牽著手,穿著日治摩登女性必備的裝扮之一、能讓足部線條更為豐美的白色高跟鞋,配上輕薄、透明到可見到肌膚的柔紗洋裝。

 

 

妝容–1930年代的彩妝趨勢,重點在於表現細緻柔美的五官和臉部的立體感,運用色彩的深淺來做修飾,化妝線條以「圓」的線條為主,圓的眼影、圓的腮紅、圓的口紅,細緻且帶有弧形的眉型,表現出溫柔婉約的女性美。

 

髮型–這時期流行的髮型由於「The permanent-waving machine」(燙髮機)的開發,燙髮技術開始引進,出現燙髮的技術,捲髮也逐漸流行,特別強調了「捲曲而僵硬」的造型,作為當時女性最時髦的髮型款式。

https://beauty-upgrade.tw/117860/

https://vocus.cc/article/5dfa2621fd8978000135938d

 

額外補充「女給」:

1930年代台灣受西化影響,摩登、西洋裝潢風格的珈琲店開始進駐台灣街道,為因應西化潮流的服務需求,名為「女給」的陪侍職業出現,是日文「女給仕」(ジョキュウ)的簡稱。

女給,即有女服務生之意,但除了一般店員的接待及服侍工作,也擔任與客人聊天、玩樂的角色。女給作為一種新興職業,藉著西化及自由戀愛風潮,遊走於傳統與摩登的過渡,也體現台灣女性自主意識的萌芽及社會地位的轉變。


劉云巧

看紀錄片《跳舞時代》

以一首歌與歌詞表達這時代,當作時代的代表,也可以看到美國流行音樂傳入台灣與舞蹈 ( Ballroom Dance ),這個讓我想到泰國是否也有這樣的流傳舞蹈文化,泰國是從拉馬四世時代傳入泰國,被認為是第一個舞者的人就是拉馬四世,從此 “Ballroom Dance” 漸漸的流行了。

http://arit.npru.ac.th/system/sys_filedownload/20181130133230_5e21d3d639ca9a80c6f5f2872de6c860.pdf

https://www.educatepark.com/story/history-of-dancesport/


 

許曉虹的筆記 61084053I 

本周老師給我們觀看「跳舞時代」影片,這個紀錄片內容描繪20世紀初台灣日治時期的流行歌流行演進。介紹了古倫美亞唱片與陳君玉、純純、柏野正次郎等人執著台灣音樂的故事,並以此介紹1930年代台灣日治時期的社會現況與女性的社會地位。

 

這禮拜我們第一組有去體驗台灣的KTV唱校園民歌:《看我聽我》和《讓我們看雲去》,我們選擇第二首來表演給大家看。然後我們還去紅樓、河岸留言、1934年波麗路咖啡廳和紅包場,感謝這門課讓我們可以去體驗很多的東西。

 


孫心雅61084045I

體驗台灣KTV的心得

我們去錢櫃KTV唱歌,當天是小型包房,但是事實上超級大的房間,可以1-7個人,價格899/4小時。一開始我覺得有點貴,但是如果再算一下很便宜,因為4小時,而且越多人去越划算。台灣KTV的特色是一定要點餐,錢櫃指定每個人抵消至少99,吃喝玩樂唱的氣氛。裡面的房間有很大小舞台可以上去唱歌表演,很適合跟親朋好友一起放鬆放鬆。

與泰國KTV相比,如果是一般KTV泰國沒有指定抵消,也從小個小時開始算,大概一小時500泰銖開始,好像便宜,但是事實上都會超過一個小時,變成要繼續加錢,不知不覺就變貴了。泰國的kTV其實有很多種,也有那種專門給企業家的,裡面有小姐,所以我們一般泰國人沒有去KTV的習慣,除非是跟公司一起去。所以我個人覺得台灣的KTV比較貼心,所以就有很多台灣人約時間去KTV聚會。

泰國KTVhttps://www.pimpbangkok.com/th/club

 


61084029i 吳翊寧 《跳舞時代》心得

在這部影片中,從愛愛阿嬤和古倫美亞的員工口中,我們看到了在日治時代之下,關於台灣流行歌曲、男女社交的另一種樣貌。

當時因茶、糖、鹽等出口貨物,開啟了台灣繁盛的貿易,也因此有許多唱片、留聲機等「新科技」產品流入台灣,這也在台灣吹起了一股嶄新的流行文化。1929年,台灣古倫美亞唱片公司成立,創辦人為日籍的柏野先生,在台灣發行了許許多多的唱片,包含日本歌手、台灣傳統戲曲、歌仔戲,也致力於推動台灣作曲家製作屬於台灣的歌曲及流行歌,成為當時台灣音樂一個很大的助力。

在《跳舞時代》這部影片中,除了可以在背景中聽到此部影片主題曲《跳舞時代》,也有當時十分流行的《月夜愁》、《落花恨》等等歌曲,對於我來說這些歌曲雖然不熟悉,但是聽起來仍有一種濃厚的韻味。

透過《跳舞時代》我們看到了在那個年代下歌曲的魅力及對於大眾的影響,即使在發生戰爭後,台灣的台語流行歌就逐漸減少,而日語的愛國軍歌則開始盛行,甚至在珍珠港事變爆發後,台灣年輕人也受到徵召前去當兵,而原來描述情愛的歌曲如〈雨夜花〉、〈月夜愁〉也被改邊成日語的鼓舞士氣樂曲〈榮譽的軍伕〉、〈軍伕之妻〉等等,被更改過後的歌詞雖失去了原有的寓意,但這也不能掩蓋這些歌曲對於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們的重要性,甚至在後來台灣光復、解嚴後,〈雨夜花〉這首歌都還是人們琅琅上口的歌曲,而我們從影片中愛愛阿嬤及古倫美亞的員工的反應,就能感受到他們的喜愛與懷念。

雖然《跳舞時代》的背景可能對我來說久遠,但在探索這些歷史痕跡的過程中,也能體會到不少趣味及意義。


 

陳金蓮 80894014I

上課看跳舞時代的影片,我有查一下跳舞時代的社會背景,台灣30年代年代台灣收到日本的統治所以受到全面西化政策影響,台灣經濟在這段時間也快速發展。在文化社會方面,西式教育的普及、自由戀愛以及經濟的發展後興起了跳舞、電影的習慣。透過看影片可以看到那年的人民生活,是我們現在一般無法看到的。

https://web.ntnu.edu.tw/~697910315/film.html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