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01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吳翊寧 1 year, 4 months ago

越南美食分享.pdf 81084006I 李錦紅

上課時,聽老師建議研究一下關於越南法國麵包。回家後,我立刻開始撰寫我近幾年來在台遇過的算是比較好吃的法國麵包店,因此在此分享給大家。

 


陳金蓮 80894014I

 

我們今天討論關於一些地點有民族的特色,我覺得台灣是多元文化的國家,我在萬華區可以看到很多越南美食店和越南人。在桃園也是,很容易看到越南字的招牌。


第四組——台灣食物分類圖

 

第四組-台灣食物分類圖.pdf 

 


 

 

61184009I 崔含雨 W1 筆記

 

今天學習到了不同的飲食文化,人類雖然都來自同一個祖先,但我們仍在習慣、喜好上存在著不同。該如何加以系統性地去分析、歸納,便是我們該學習的。

 

經過了這週的討論,以及讀了老師所分享的《飲食人類學》一文中可以看到,人類的飲食習慣可能會依據國家風俗民情、殖民歷史背景、宗教信仰等等,而有所不同。回過頭來看自己身處的國家,光是在一個小小的台灣,也存在著飲食習慣、口味喜好的大不同,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端午節應景的粽子,南部人笑稱北部粽是3D油飯;北部人嫌棄南部粽的濕軟。再以早餐店的品項為例,北部人和南部人對於「熱狗蛋」也有著不一樣的見解,究竟是熱狗加上荷包蛋,抑或是荷包蛋包著熱狗,各自存有著彼此的「正確答案」。

 

食物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食對我們而言不再只是最基本的「滿足生理需求」,如何吃得好、吃得巧、吃得舒適,變成現今人類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我們對於食物的認同,同時也是一種身份的認同,不管是上述提及的地區上的差異,或是身份階層的差異,都能反映在我們所吃的食物上面。

論台灣南北部飲食差異,以粽子為例,下方連結為南北粽子於做法上差異,供老師、同學們參考。

 

「南北口味大不同:為何每年端午節 台灣粽子總要來一場大戰?」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端午節-糉子-南部粽-181907

 


 

展演道地:臺北族裔風味餐廳個案研究.pdf

b01-族裔飲食的再現政治.pdf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357948999

https://mypaper.pchome.com.tw/093849911111/post/1380329455 

 

蘇珊

 

泰國料理香料與健康關係的研究

 


 

 

華人社會與文化注一2022913日星期二)

作者:第一組組員:

許曉虹/孫心雅/蘇珊/中島一樹/白愛康

蘇珊彙整

 

文化人類學(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人類為研究物件的學問

《維琪補充》

檢驗人類經濟學家的文化差異、參與和觀察結果。通過與田野調查工作的觀察,瞭解當地文化的人性及社會視域對地方的影響和影響。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5%8C%96%E4%BA%BA%E7%B1%BB%E5%AD%A6

 

飲食人類學:從看飲食人類文化

@地方飲食的變異性可以是很有趣的文化觀察

1.     以牛肉為例

臺灣人由原本的農業社會不吃牛肉的傳統

改變年舉辦牛肉麵節

有這樣的變化性

是因為1949年從大陸轉入台的百萬新移民

因為戰後罐頭的有食品牛肉頭等相關

美國每天的伙食裡有多少少牛肉的相關產品

漸進式地也影響到軍眷的食物

 

例如:中壢的新明牛肉麵的故事

 

2.     日本料理在臺灣的開店的數量Vs.日本料理在泰國的開店的數量

 

3.     食物的遷移跟:比如日本的咖喱排;比如越式法國麵包;比如中國城裡的雜碎碎肉(邊肉肉)還有幸運的幸運餅乾,總是出現在北美或歐洲等中國輸出,然而在中國、亞洲與其他華人地區卻沒有餐廳?(查了,福餅其實是日本的喔)

 

臺灣有很多日式料理,咖喱、咖喱豬排等

咖喱是印度的食物,後來到日本就成了國民美食。

【補充】

是日本人第一次接觸到是咖喱約150年前,

山川健次郎去美國留學的途中吃到咖喱飯。

咖喱粉從英國進到日本,就散佈了咖喱了。

連結(雖然是日文,如果可以看一下):

https://housefoods.jp/data/curryhouse/know/trends01.html#:~:text=

 

 

*另外一種影響飲食的文化觀察是宗教食物對食用的影響

 

例如

猶太人不吃血、豬蹄、沒有鱗片或帶殼的海鮮……

印度教的人不吃牛

人不休養豬

 

~有關、心得與注意~

筆記

⬇️ _

心得

⬇️ _

實測

 

需要有標題、內容、聯想材料

並找到相關的文獻來旁徵博引

 

研究生做與一般人寫不同研究呢?

他們的不同不同

做研究一定要參考文獻

並且與文獻翻譯、討論。

 

就拿我們每週的課程、文章或作業來說

閱讀(預覽和複習)

⬇️ _

學習(自學和小組學習)

⬇️ _

規劃

⬇️ _

研究

⬇️ _

項目

 

🦋老師會定期出實作題

讓同學們來撰寫組織歸納研究

 

 

Exercis》練習做筆記

 

題目:移民與食物 

我們來看看臺灣有趣的發展

 

*我們都是研究生

請以研究人員初級研究員自居!

 

  

@有關移民與食物的研究1  

1.     在臺灣的泰國料理

比如說「瓦城」自稱是全台最大的泰國料理連鎖店

其中的菜單裡有:

月亮蝦餅

清蒸檸檬魚

椒麻雞

打拋豬

大事記

 

請問有哪些不真是泰國料理呢?

 

月亮蝦餅只在泰國本土

清蒸檸檬魚✔️

椒麻雞雲南

打拋豬✔️

大雲南雲南

 

 

瓦城是全臺灣最大的菜,但是裡面的功能表是泰國道地的菜,例如:月亮蝦、椒麻雞、大雞蛋餅等。

 

臺灣的泰國料理都一樣嗎?

「瓦城」是緬甸的名字,是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城,這裡是華人,

為當地華人對這城市的稱呼。

所以瓦城不在泰國,而是在緬甸!

 

那這些華人是從哪裡來的?

是雲南的這些部隊到緬甸去,然後把臺灣的,所以在臺灣的泰國餐廳有雲南的味道。

 

桌面的泰國料理

原來是泰緬雲南菜

 

 

伊洛瓦底江(大金沙江或稱麗水)

 

《補充》

伊利江,簡稱伊利江,簡稱伊瓦。緬甸第一瓦梅大河區,長稱金沙江,0932,江底,88,清麗水開8支,4244支。稱為支支緬開江,當時於克欽,在緬甸米拉灣,那以北合,從北洋孟西北部支邦後,在仰光到印度附近。

江湖並不是最重要的南極洲,但由於它的價值和底蘊,雖然是最重要的。

由伊洛瓦底江提供 Google 與文化

 

1949

雲南部隊最後投降

撤退到緬甸

蔣介石的手令與撤退的公文不同

要求雲南的部隊繼續持守奮戰

於是他們在緬甸對當地人招兵買馬

因此有許多人輪轉來台

 

臺灣落街是以前的緬甸軍過來的地方,成為聚落。

例句:

新北市中街和的華新街成為緬甸街

中壢龍岡的忠貞新村

桃園的中生新村

南投的清境

 

(還有泰北93師)

 

都成了「文化飛地」!

 

《維琪補充》

飛地是一種人文概念,意指在不同的地理範圍內,“劃定地範圍內又有地段在他地的區域與國家之間的相對關係,飛地可以與“地理內飛區”(Exclave)與“內飛區””(Enclave一類,其關係如下:

  • ·        內飛:意其國家,則該國家有一塊土地,屬於其他國家的內飛地區。
  • ·        外領地:某國領地的領地,該領地的外領地,則屬於領地以外的領地(領地)。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3%9B%E5%9C%B0

 

 

@有關移民與食物的研究2 

 

2.     假設我們越南以來做食物上的研究

什麼食物對產後坐月子有幫助?

臺灣對越南

麻油蛋雞Vs.鴨仔

 

在臺灣最能代表懷孕的人吃的食物是【麻油雞】,不過對越南人來說這個食物太油了,因為越南食物比較清淡。

 

在最能代表越南懷孕的人吃的食物的鴨仔仔】,他們認為這個很好的補品,但如果說臺灣人看到這個功能表上的食物是可以的。

 

印尼的第一大都市是雅加達

第二大都市是泗水泗水

 

外地人在臺灣

越南人佔據70%左右的比例

 

拿坐月子來做例子

越南菜的特色是清淡、講究原味,

吃不慣臺灣坐月子必吃的麻油雞;

但臺灣人坐月子也吃不了鴨仔蛋。

 

 

 

 

小組學習、討論與方法~

題目:

關於食物的研究

 

*老師再次修飾的操作性的練習

 

境外教學活動

例如俄羅斯;巴基斯坦餐廳……

 

 

組: 16人組 

 

第一組

1.許曉虹

2.孫心雅

3.蘇珊珊珊

4.一樹

5.白愛康

 

第二組:

1.劉雲巧

2.陳思曉

3.黃子芸

4.安妮塔

5.黃嘉琳 

 

 

第三組:

1.陳金蓮

2.沉昕睿

3.李采炫

4.周建豐

5.林沁霏

 

 

第四組:

1.吳翊寧

2.崔含雨

3.李錦紅

4. 薩拉

 

小組學習、討論與方法~

 

題目: 製作臺灣食物的系譜或地圖

 

系譜(樹狀圖)或地圖

 

就像臺灣的食物分類

原文

臺灣料理

中式料理

亞洲地區的

北美的

歐陸地區的

…………..

 

也可以簡單用

台菜

中式料理

臺灣的外國食物

來做分類歸納

 

 

然後舉起起菜來其特色

 

《注1

@每一周每組的工作任務分派

第一組做第一周的筆記

第二組說第二周的筆記

第三組做第三周的筆記

第四組做第四周的筆記

然後再一次輪替

第一組做第五周的筆記

………………

 

 

《注2

@老師會留時間給各組來做

1.地區的討論(接觸特殊的小社區來做研究)

2.臺灣食物的系譜或地圖的討論

 


許曉虹筆記 61084053I

 

簽證與食物

臺灣有一個連鎖,有一個叫【,他說這家是全臺灣最大的泰國料理

臺灣泰式料理跟其他地方不一樣是因為他們從泰緬雲南人成來的。

臺灣以前是為了軍隊過來的。

在臺灣最能代表懷孕的人吃的食物是【麻雞】,不過對越南人來說這個食物太油了,因為越南的食物比較清淡。

在最能代表越南懷孕的人吃的食物的鴨仔仔】,他們認為這是很好的補品,但如果說臺灣人看到這個功能表上的食物是可以的。

人說因為泰國要吃辣,所以要吃酸辣或那種重口味。

 

 

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ae 1701539

这篇文章提到了这个原因,因为泰国人要吃辣的因为是因为是因为泰国辣妹的原因,为了方便吃完的食物​​​​,为了消除辣味。 泰国人每顿饭都有辣椒的话,不会觉得吃下什么,而且吃完后甜点,就像泰式奶茶等。

 


61184023I 華語碩一 陳思曉

飲食人類學

相同點:飲食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

相異點:氣候、環境、生活習慣、宗教皆是影響飲食文化的重要因素

Eg:越南食物烹調手法多以保持原味為主,所以較為清淡,而中華料理則是煎煮炒炸皆有

Q1:

台灣人以前不吃牛?從什麼時候開始牛肉麵卻變成台灣的國民小吃呢?

A1:

1949年,大陸大量軍隊及軍眷移民至台灣,牛肉麵原是移民小吃,後變成眷村美食

Q2:咖哩源於印度,為什麽最後也變成日本的國民美食?

A2:日本人愛好咖哩的口味,所以引進加以改良。

食物也會遷移,在於當地人們對它的接受度高不高

印度教不吃牛肉、猶太教不吃四不像的東西、伊斯蘭教不吃豬肉

宗教也是影響人類飲食文化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移民與食物

為什麼連鎖集團瓦城(其名字源於緬甸曼德勒-華人聚集區),全台灣最大的泰式料理連鎖店,裡面賣得食物卻和真正的泰式料理有差別?為什麼台灣的泰國料理不同於真正的泰式料理?(椒麻雞並非是泰國的料理)

來到台灣發展這些非泰式料理的人為泰緬雲南人

1949年國共內戰最後投降的省份為雲南,當時有一隻部隊就逃到緬甸境內,緬甸政府不允許這些軍人在緬甸境內,於是就向聯合國表達抗議,但是中華民國當時為聯合國會員之一,且當時蔣介石希望一部分的軍隊繼續留在當地,作為以後反攻大陸的隱藏實力,於是就和一些當地人商量對換身份,使得原本的當地人就移民來台灣。後來也有一些軍人從緬北跑到泰北,泰國人稱他們為「93司」,當時泰國也正經歷內戰,泰國政府請這些93司支援作戰,使得戰爭得以結束,泰皇為感激他們,於是賦予他們泰國公民權。

<台灣青草茶文化之研究>

移民與食物這個部分,我覺得是個很有趣的議題,因為台灣就像是一個文化大熔爐(不管是國共內戰後來台的老兵及軍眷抑或是有工作需求的東南亞移工們),我們時時刻刻都可以在台灣的街頭發現不同的飲食文化,因為它牽涉的層面很廣,可以讓我們知道原來飲食文化也會隨時間、地點及人類遷移,甚至就連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都值得我們去研究及探討。

        青草茶,在台灣算是一種很常見的飲品,但是我卻從來沒有聽說有關青草茶的歷史,所以我在網路上查找有關青草茶在台灣的發展過程,發現原來青草茶也是隨著移民來到台灣,但是它的生命週期也隨時代變遷影響起伏非常大,從傳統人們相信藥草能醫百病到現代西醫逐漸取代民間所說的「偏方」,青草茶也就變成了一種「健康飲品」。但是,我覺得最有趣的一點就是即使青草茶的功用因社會變遷而逐漸邊緣化,但它卻從未在台灣消失,足以顯示它在台灣的地位。另外筆者也透過訪問草藥、飲食專家,並從不同角度去研究青草茶能在台灣持續發展的原因。

 

 

 

 

 青草茶文化.pdf  

 


 

劉云巧 61084056I

飲食文化,因為人類都是相同的,但是生活習慣不同、飲食文化不同、習俗習慣不同,我們都來自不同國家,在每國家都有自己的飲食口味習慣,來自不同的來源,才會有飲食文化相關問題。

台灣古代不吃吃牛肉,為何牛肉麵成為台灣國民食物?

· 因為這些習俗是中國人移民過來的。

日式咖喱很有名,咖喱的原來是哪一國?

· 印度,因為移民關係,咖喱就被各個國家接受了。

瓦城是全台灣最大的泰國料理連鎖店,瓦城在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來到台灣的人,是泰緬雲南人,是他們開的泰式料理店。

 

我找到了一個有趣的影片「泰式打拋豬」,其實我在台灣看到了很多泰式餐廳的打拋豬放了番茄,還有九層塔和洋蔥,我們打拋豬要放打拋葉才是真正的打拋豬,但台灣人都說這就是道地的打拋豬,可能是飲食文化和移民的關係,泰式打拋豬才放了番茄、洋蔥、九層塔,但我猜泰國打拋豬可能放太多辣椒,所以害台灣人覺得那個是番茄,還有打拋葉,台灣應該很少用打拋葉來做料理,採用了九層塔來代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GXg3aKQV-U

「泰國菜在台灣的發展與特色」

http://web.msvs.ptc.edu.tw/mediafile/16360017/fdownload/78/87/2014-9-4-13-32-35-87-nf1.pdf

 


沉昕睿 61184061I 心得

 

《飲食人類學》張展鴻教授

   民以食為天,人不可能脫離於食物之外,有人類生活的地方就有“飲食”這個概念。食物早已超越了這麼一個物質本身,已經是用於區別身份的象征符號,飲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對生活於這片土地之上的人們加以了影響。因此,本文作者以香港社會的飲食文化為案,提供其在理解華南地區飲食文化的改變及其社會意義,希望藉此能激發起有志於人類學研究青年一代對飲食人類學和中華地區飲食文化變遷的興趣與討論。

   隨著飲食人類學的發展,人們逐漸發現餐桌上的食物除了能填飽肚子,還能反應人類對於環境的認知(例如泰國北部對於動物的可食性和居住空間係的研究)、象征意義非常複雜(例如基督教中把食物分為潔淨與不潔淨兩種)、突出人的階級背景與生活環境(“我們就等同我們所吃的”)

   其中以蔗糖為軸的歷史文化研究與此類飲食文化的探討(就食物作為商品的流動性,跨國公司和大企業在背後的推動與國際間對食品安全的控制)讓我聯想到了“茶”這種伴隨著大航海與全球貿易興起而從中國走向全世界的飲料,它作為一種商品在世界範圍內流動,並將飲茶文化傳播到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在當地形成他們自己獨有的茶文化。又或是類似Impossible Foods這樣的人造肉公司在呼籲人們不要吃動物肉,而改吃人造肉(不論人造肉是好是壞,跨國公司與大企業都在嘗試推動人們飲食的改變)。再是類似三聚氰胺、森永毒奶粉事件等等令人揪心的食品安全事件,無一不在提醒人們食品安全控制的重要性。

   文中提到後現代消費主義帶來的新食物生產趨勢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項—【慢嘗運動】主張我們應著重食物是怎樣被製造,取精緻及傳統的生產過程而捨雖然較便宜及方便的現代化大量生產,我難以支持。雖然目前大多數的發達國家都已經不存在饑荒的問題,但在非洲、南美甚至是糧食的主要產地亞洲都存在著糧食短缺與饑荒的問題,全球饑荒人口達到了八點七億,俄烏戰爭也同樣加劇了糧食短缺的問題。推崇注重食物本身是如何生產製造的可以達到提醒人們注意節約糧食的效果,但是精緻傳統的生產過程無法滿足全球巨大的糧食需求,這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只能是一種趨勢。

 

 


系級:華語碩一 學號:61184033I 姓名:黃子芸

本次飲食文化議題,主要探討泰國、越南、印尼等與台灣飲食文化的關係。藉由飲食習慣的差距,表現出民族的特性,如:泰國人雖傾向重口味料理,但其所有的辛香料卻是講求天然食材製作而成;又如越南料理講求飲食清淡與原味的特性,故多使用香菜或天然番茄作為佐料,此於台式香蒜大火爆炒,大不相同。而,在台的東南亞料理又與道地的泰式、越式相去甚遠,其中台版泰式料理又受泰緬雲南菜歷史的影響,從而有月亮蝦餅、打拋豬的傳入。因此,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在台的異國料理,不僅呈現異國族群對家鄉味的認同,同時,也反映著跨國移民、文化歷史的縮影。

(一)月子料理在東南亞各國與台灣之間的關係:以越南為例

越南與台人坐月子的區隔,以鴨仔蛋與麻油雞形成強烈的對比。多數在台的越南外配,受台人文化以及婆媳問題的影響,多選擇入境隨俗,以全酒麻油雞為主要產後進補,然,卻造成越籍外配腸胃不適的窘境,最終部分外配在與婆婆溝通後以水代全酒的方式進補或只吃雞肉等;部分則是回歸越南習俗鴨仔蛋;反觀,台人對越式鴨仔蛋作為月子進補的看法,多半帶有畏懼之感,不敢輕易嘗試,而這卻是越南人的進補聖品。故,縱然台灣與越南地理位置相接近,兩者也受中國早期傳統飲食的影響,卻在坐月子上有著截然不同的習俗。

(二)再論:印尼客家人與在台客家人飲食文化區別

印尼和在台客家人,皆源自於中國東南部地區,然隨著時間、空間的不同,產生不一樣的飲食習慣。以麻油雞酒料理為例,不以新鮮的帶骨雞肉為基底,而是以雞肉乾,搭配醃製菜料,製成一道清淡卻不失風味的客家版麻油雞;但台灣客家人則反之,如此,造成印尼客家人成為在台外籍配偶後,形成同文化根源卻不同料理方式的衝擊;又如印尼人湯圓多以甜食為主,並無鹹湯圓。因此,印尼客家人與在台客家人,即使兩者同祖先卻在時光的長廊下,譜出不一樣的飲食火花。

綜合上述,隨著台人與各國美食的傳入,不僅台灣出現「食物遷移」的現象,也在藉由相同料理不同處理方式反映出移民帶了的文化融合,因此,飲食文化研究的範疇,除了單一民族的特性,間皆表現各民族的特性,如:越南、泰國人注重香料和調味帶來的健康;印尼人則喜好辣味咖哩,這些特性在遷入台灣後,經民族間親密接觸,蹦出嶄新了料理風味。

 

參考資料: 補充_東南亞女性婚姻移民與客家文化傳承:越南與印尼籍女性的飲食烹.pdf


以下為第二組-台灣菜系圖

第二組-台灣菜系圖.pdf

 

 

 

 

這篇文章提到了這個原因,因為泰國人要吃辣的因為是因為是因為泰國辣妹的原因,為了方便吃完的食物​​​​,為了消除辣味。 泰國人每頓飯都有辣椒的話,不會覺得吃下什麼,而且吃完後甜點,就像泰式奶茶等。

這篇文章提到了這個原因,因為泰國人要吃辣的因為是因為是因為泰國辣妹的原因,為了方便吃完的食物​​​​,為了消除辣味。 泰國人每頓飯都有辣椒的話,不會覺得吃下什麼,而且吃完後甜點,就像泰式奶茶等。

這篇文章提到了這個原因,因為泰國人要吃辣的因為是因為是因為泰國辣妹的原因,為了方便吃完的食物​​​​,為了消除辣味。 泰國人每頓飯都有辣椒的話,不會覺得吃下什麼,而且吃完後甜點,就像泰式奶茶等。


系級:華語碩一 學號:61084007I 姓名:黃嘉琳

 

本文旨在探討台灣粵菜及香港台菜的比較。

經濟發展及社會變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作者以人類學對飲食文化的研究方法,探討台灣飲食及菜式的變化。粵菜餐館在台灣的出現,是如何導致飲食習慣和口味的改變,甚至造成菜式的出現或消失,其理論分析分為以下三個重點:

1.「精緻菜」反映社會階層高低之對立

2.「大陸」和「台灣」的對立現象,如何經由粵菜或台菜的出現而表達

3.族群意識和國家民族意識,如何經由菜式的興衰而突顯

 

廣東菜在台的發展可追朔至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當時的大陸廚師多是軍旅或達官的家廚,以湖南和江浙廚師為主;民國四十至六十年間的粵菜館則是由撤退來台的廣東人張羅。但當時廣東菜並不普遍,且不像江浙菜那般有地位,不符合最高社會階層的口味,由此可見,當時飲食文化的階級是以中央帶來的「外省菜」為衡量標準,而原有的「地方菜」則屬於低層。

民國六十年代後,粵菜風行,「飲茶」傳入台北,即是大陸大眾普及文化「廣式早茶」,變成上流社會的精緻菜之一,台灣當時經濟起飛,人們開始有餘錢享受出外飲食的生活方式,「飲茶」中的廣式點心代表「精緻飲食」或「高等」社會階層的新菜式。民國七十年代末期出現許多「港式飲茶」的招牌,反映香港對台灣飲食文化的明顯影響。異國文化一旦傳入他國,必定受到「本土化」的影響,而主因皆是因應當地食客的需求。

 

本文還提到了港式粵菜與台式粵菜之區別,並從階級差序和族群性兩方面來分析。首先,大眾皆認為香港廚師的廣東菜是正宗的,港廚地位自然較高,而台廚與港廚在口味及用料方面也有所不同,港廚多堅持既定的理念,不會因顧客要求而改變做法,反觀台廚較能配合食客需求作調配。由此觀察可知,兩方在觀念、理念的不同已造成兩種菜式的區別,「粵菜」在新興高階層社會中流行且成為高級菜;「台式粵菜」為迎合台灣人口味,已走向大眾化路線。

 

台灣的粵菜、香港的台菜:飲食文化與族群性的比較研究.pdf  

 


W1筆記 – 林沁霏61184024I


1.牛肉麵起源:1949年大量中國軍人來台,接受美援。因此將外來的「牛肉」結合當地糧食「麵條」成為了牛肉麵,屬於一種移民文化。

2.猶太人不吃沒有「鰭」的海產,如甲殼類。
3.「瓦城」為全台最大連鎖泰式料理店。其名來自緬甸的曼德勒,是最大的華人學校所在地。

4.月亮蝦皮其實來自泰國北部(泰北)

5.臺灣的泰式料理基本上都是「泰緬雲南菜」

6.越南菜清淡,重視食物原味。
7.
「文化飛地」一個國家裡,某個外來文化的集中地,也因此使擁有該文化的族群聚集,如中國城、緬甸街等。

61084029i 吳翊寧

今天課堂中說到「飲食文化」,身為客家人的我在成長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客家人的飲食中有許許多多的醃漬物或曬乾的食物。因此想分享一個我們家近期才吃過的乾貨—瓠仔乾 

因為以前客家人農忙時,為方便用來煮湯或清炒,會將吃不完的瓠瓜,切成塊狀或刨成細長狀後曬成乾,口感微脆中帶有韌性,若是煮成湯,湯頭喝起來清甜並帶有種特殊的風味。

大多數的時候我在家中都是煮成湯來喝,家中的長輩每次喝到瓠仔乾湯都讚不絕口,但對於年輕一輩的我來說雖然敢吃,但仍然無法體會到長輩們口中說的美味。


 

Comments (1)

孫心雅 said

at 12:33 am on Sep 20, 2022

孫心雅 61084045I 心得:

今天學習到「移民食物」的主題,作為道地泰國人的我剛來到台灣學習中文的時候,一直有個疑問“為何台灣的泰國菜很不道地?”例如:在台灣的木瓜沙拉會加薑、打拋豬會跟番茄一起炒等作法,甚至去一些泰國的餐廳幾乎每一家店都會有一道月亮蝦餅,在我國從來沒吃過這一道菜,來台灣卻說這是泰國菜。今天終於明白是因為大部分台灣的泰國餐廳是華人做的菜,例如「瓦城」是全台灣最大的連鎖,但是他們的菜單不一定是泰國道地的菜,而是泰緬雲南的菜,所以在台的很多外來菜多多少少受到移民的影響。

話說回來,泰國料理在全世界也受歡迎的料理之一,那麼在台灣的泰國料理怎麼發展呢?劉容秀的研究「泰國料理的全球在地化 ─以台北地區的泰國小吃店為例」結果發現泰國料理是台灣的在地化了,
也就是說,在地化了的食物通常被認為不夠道地不夠傳統,因為必須配合台灣顧客的口味,有些會把其料理在地化,做出符合台灣顧客的口味;有些則是加入自己的創意,做出和原鄉不同的口味。

所以我認為要在台灣吃到道地的泰國菜得先去觀察老闆是不是道地的泰國人?採用的材料是否都用真正的泰國材料?更重要的是他們開店的目的是為了台灣顧客吃還是為了在台的泰國顧客吃?這都是很重要的調查觀點。以上是我的收穫重點和心得。

參考資料:劉容秀。 博士生 。東南亞研究所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泰國料理的全球在地化 ─以台北地區的泰國小吃店為例」
資料來源:http://fgumail.fgu.edu.tw/~cseas2013/1-1-2.pdf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